本站中文域名:乡音博物馆.中国
粤语
来源:百度百科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23-11-06 | 299 次浏览 | 分享到:

粤语,俗称白话,又称广东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方言。是广府民系的母语,是广府文化的最重要的基因和最具特色的符号,粤语广泛通行于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东南部及香港澳门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 

粤语按不同口音可分为广东地区的广州话佛山话东莞话 、围头话珠海话、中山话、江门话龙门话 、肇庆话、云浮话 、清远话、湛江白话茂名阳江话㑷古话 、标话疍家话港澳地区的香港话澳门话广西地区的南宁话梧州话 、玉林话 、贵港话 、北海话、防城港话,海南地区的儋州话迈话等。

关于粤语的起源,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言、源自楚国的楚语等说法, 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粤语是南方方言里面保留中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汉语普遍存在的入声,其声母、韵母、声调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广韵》高度吻合。清代学者陈澧认为广州方言的音调合于隋唐韵书《切韵》,因为“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州,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粤语是唐代国语。

粤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的广东省中部和西部、广西东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个别地区,广东省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40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1200万、香港700万、澳门55万。在中国,有1.2亿人以粤语为母语。

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长江以南方沿海地区的称谓“越”或“粤”。在古籍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对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沿海地区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百粤、诸越。广东,《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隋唐以后“越”、“粤”两个字的含义开始有所区别,前者多用于江浙吴语地区,后者多用于岭南两广,并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 。后来两广称谓区分,“粤”特指广东,广西简称为“桂”。粤语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名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地区。

粤语的起源分别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语与源自楚国的楚语等说法。汉代至唐宋,中原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不过语言学家李新魁先生认为“粤语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今天粤语的语音面貌表现出了与隋唐汉语共同语十分接近的现象(李新魁《广东的方言》) 。清代学者陈澧所著的《广州音说》论述广州方言的特点及其源流,陈澧认为广州方言的音调合于隋唐韵书《切韵》,因为“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州,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认为粤语是唐代国语。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权威发音韵律书《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里面标注的文字发音与现今的粤语高度吻合。粤语是南方方言里面保留中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汉语普遍存在的入声

雅言最初是周朝的官方用语,儒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就以雅言为载体。孔子用雅言来讲学,并强调“诗书执礼”都要用雅言。秦统一岭南以后,从中原迁来50万人,移民带来的雅言成为粤语最早的源头。历史文化学者认为,自秦朝平定岭南2200多年来,本地历史上至少发生过6次较大的移民潮。汉武帝平定岭南,留下占领军驻守,历经西汉覆亡和王莽篡政等政治变革,先后又有5批移民来到岭南。两汉时期,儒学在岭南传播,雅言就通过办学逐步普及开来。孔子用雅言来讲学,并强调“诗书执礼”都要用雅言。汉武帝时期,由西安经汉中沿汉水南下,至洞庭湖,溯湘水而至粤桂交界。北方中原的学术思想,由此交通孔道,向此处传播。封开是两汉时期岭南儒家经学中心。儒家经学的载体雅言首先在这里传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粤语,封开是最早的粤语中心。封开南片粤语完整保存了雅言的基本特点和百越语言的某些因素,见证了粤语的形成过程。

秦汉时期,虽然番禺城(广州)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外贸口岸,但珠三角地区仍然是一片大海和人烟稀少之地。直到唐宋时期,大量中原和江南移民经粤北南雄珠玑巷南迁到珠三角,并形成了广府民系和广府文化 ,他们带来了唐宋时期的中原音韵,粤语最终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分布格局和以广州话为正宗。元朝时期,元政府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编制了《中原音韵》,借以取代原来的《广韵》,将入声分派到其他三声,导致北方话声母结构迥异于古汉语,无入声、无浊音,粤语、吴语等方言成了古汉语的孑遗。


热点新闻 TOP10

1.

2.

3.

4.

5.

6.

7.

8.

9.

10.

更多